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(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)

  • 时间:2025-01-09
  • 浏览量:12次

说出两条东北平原地区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

1、东北水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三省种植面积发展空间有限,主要潜力在黑龙江省。开发新种植地时,需注意生态保护,避免非法占用湿地。 东北地区灌溉水源相对匮乏,应推广节水灌溉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并倡导种植需水量较低的水稻品种。

2、东北地区灌溉水源相对匮乏,应减少过量浇灌,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,并推广低需水量的水稻品种。 针对东北气候寒冷的特点,种植过程中需重视防冻害措施,推广抗寒性强的水稻品种,并注意防治稻瘟等病害。 加强早熟超级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广适性培育,降低种子成本,以提高水稻产量。

3、针对东北平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,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提升产量和品质,延伸产业链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,以及根据地区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等措施来实现。

4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,继续强化商品粮、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,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。在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的同时,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、专用品种,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。

5、由于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一年一熟,农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性,确保了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的收获。总的来说,东北平原的种植制度充分考虑了土地、气候和作物类型,实现了可持续的农业生产,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这种精细化的种植方式,使得东北平原成为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。

谈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

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,加强基本农田的整理和改造,提高农业生产能力。

提高粮食的产量。一是要珍惜和理利用每一寸土地,二是要科学种田,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,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,提高生产效率,实现农业现代化。因地制宜多种经营,全面发展农业。既要保证粮食生产,又要使经济作物、畜牧、水产、林业、等部门全面发展。

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,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,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。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区建设,研发和应用新品种,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。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,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,探索和完善新型农工商联合体模式。

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

1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旨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,确保粮食安全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。规划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和提升农业发展基础,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。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是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。

2、国务院强调,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,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。结合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,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,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。

3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,拥有深厚的农业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时,特别强调了现代农业的发展。首先,政府采取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,极大地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
4、年3月4日,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东北振兴“十二五”规划(国函〔2012〕17号),要求全面实施。该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坚持科学发展观,旨在解决东北振兴面临的体制、机制及结构性问题,推动经济转型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保障民生,加强生态建设,以及实施区域发展战略。

5、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提出的东北振兴主要任务 (1)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。(2)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,改善营商环境,加快发展民营经济。(3)大力开展和积极鼓励创业创新。(4)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。(5)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。(6)加快建设快速铁路网和电力外送通道。(7)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。